
以上纯属题外话,权当各位看官茶余饭后消遣,不较真。
回归正题,今天来访的广西客户(之前已合作)是一名高校老师,这是我遇到的第N个高校教师了。
在我的印象中,从事莆、广系跨境电商的老师群体不少,从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到高校,都有分布,尤其是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居多,比如,义乌工商职业学院就有好几个老师就是我的客户,一边自己在教书,一边在底下带着一帮的学生帮他做电商赚钱,这些学生既听话,又便宜,很好用。

7月份的时候,我去广西旅游的时候,他本想请我吃饭,时间对不上,没有约上,专程来福建找我泡茶。

他的情况和我一个江西景德镇学院的老师客户很像,他们都是教跨境电商专业,手下有一帮的学生帮他做事,天然的团队条件,极具优势。那位景德镇的高校老师疫情前就找我了,当时,我还在隔壁的大厦办公。他回去之后,带领他的学生,专攻INS和TK红人赛道,全类目涉及。前段时间还来我办公室喝茶,说现在团队平均每一天的利润是4W+的RMB,注意,是每天!一点都不夸张的那种!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
南宁的这位老师与我同龄,也做了好几年的跨境电商,他对各种平台也都非常熟悉,包括亚马逊这些,也都做过。他做了那么多年,绕了一圈回来,发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确实只有莆、广系这个赛道才真的可以看到钱。
他一直都有在国际站卖球服,也有一些阿里小二的资源,店铺一年投入5W左右,也可以拿到一些订单,不多,一个月的营业额在3W美金之内,但是,面临的问题是:一旦某个链接稍微爆起来,才开始要热卖的时候,就被移除了;再者,国际站同台竞价在严重,价格很低,

最要命的时候,好不容易开发到的很多老客户,会被撬走,会跑,无法保证自己的前期成果。
他前段时间会找我合作是因为他觉得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立站,打造自己的私域池,才能对过往的获客工作保护到位,而且,也才会避免价格被压的死死的现象。
这次,他过来,主要是与我讨论了一下接下来他要怎么走,我参考景德镇老师的思路,包括结合我自身的从业经验、他的团队特点给他初步制定了一个运营方案思路,仅供他参考。
聊了一上午,从广西旅游,到教师工作,再到跨境,聊得很合拍。说到高校老师也会做莆、广系赛道这个事情,他给我的说法是:他身边很多教师同事思想比较守旧,守着一亩三分地与七尺讲台,他觉得,以现在的物价成本,这是不够的,收入太单一,薪水微薄。老师也是人,不是卫道士,老师也要养儿育女,老师也是上有老、下有小的普通人,老师也要吃饭。
其实,我的身边很多朋友都是高校的老师,我们也会一起喝茶,一起去旅游。有一次,我问一个高工教授(能问收入的那种关系):你经常去做专家评审,收入很可观啊,一次八千、一万地赚,一个月做那么多次。
这位老师瞪大了眼睛,以非常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我,说:你想啥呢?我这都是省级的专家了,普通的一次企业项目评审,到手的也就800,多的时候,也就1000多一些,还要缴税呢?!
看来,真的是隔行如隔山!
可能是职业的习惯,我已经有点看惯了行业人卖出一个广系包包就是600 RMB的净利润、如果是私域复购,那利润空间就更大了。对于电商人,只要发2个包裹就足够一个专家一天的评审费了。或许,莆、广系赛道的特点与盈利的模式让我产生了误判。
今天,说到这个专家评审的问题,这位南宁老师的话也再次印证了我的错误观:是的,一次顶多就1000,而且,现在高校老师在专家圈很不好混,不然,我也不用做电商了。
不说了,不说了,林林总总,天朝牛马,我们所有人,所做的一切,仅仅是为了“生活”这个沉重的老话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