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莆、广系跨境电商独立站的卖家而言,“信任”不是品牌积累的结果,而是顾客对于一个新接触站点的质疑与犹豫不决。
由于莆、广系品本身处于擦边地带,加之这个行业买家群体的“低调不留评”特点,独立站很难依靠真实的用户形成自然评论沉淀,因此,从转化率的角度上讲,在短期内制造出“可信幻象”,显得至关重要。
于是,一套莆、广系跨境电商独立站的信任建构术应运而生:自刷REVIEW,制造可信幻象。
但请注意,这绝不是简单的“刷几条好评”,而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学、数据学与反风控结合的系统性工程。
为什么必须制造review?
我们知道,英文世界的独立站骗局太多,比如:不发货、货不对版,中国人自己把欧美市场搞砸了,也把欧美用户的信任度搞没了。于是,消费者形成了强烈的心理模型:站点没有任何评分,就等于没有信任值。
2)、支付通道
比如PayPal、Stripe等收款单元,都会把有效的review数量与质量,纳入到安全风控模型。
这些收款工具都会抓取:社交媒体 mentions、Trustpilot 数据、网站历史等数据,综合评估风险。
高分trustcore可以让贝宝与条纹类的公司对我们的站点更具有信任度。贝宝与条纹这类的公司,实际上都有接入大数据欺诈模型SCAM检测系统,对于千万数量的线上收款站点进行机器审查,综合评估考量,得出信任值分。只有合格的分数才不容易触发账号审查,确保收款账号更加安全稳固。
在AB站系统上线之前,对于网站的trustcore的多环节检测是一道必要的流程,我和我的团队不折不扣地去做最后一道安全性质检与把关,确保收款模块的高安全性。不然,收款paypal与stripe账号很容易就被封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一个事实:做莆、广系跨境电商独立站收款,纯AB跳是远远不够的。不仅如此,独立站还要有足够有效的review数量,以及过硬的review质量。
3)、优化广告成本
有经验的投手可能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:在投放一个站点时,如果你的站点充满了高质量的review,你会发现广告的ROAS更高,溢价成本更低!
实际上,Facebook、Tik Tok、Google这类的广告平台都会抓取落地页外部的站点评论、外链、搜索引擎的反馈等数据,来影响ROAS等指标!
因此,莆、广系站点为了在短时间内建立“看似真实”的商业存在感,必须制造:Trustpilot review、网站内部 review、Reddit/Quora 提问与回答等。当然啦,这是一整套完整的自刷 review生态背景。
怎么自刷review?
有条件的卖家多选,没有条件的卖家,自己看着选择看着做。
1)、内部review
在产品页中刷具有“真实感”的图片、视频、文字等形式的review,设定评价方向,控制 review 时间与数量节奏。
review的书写制作,极具技巧,不是胡编滥造或者随便借助AI就刷刷给出,这样不但起不到“信任”的效果,反而会起反作用,让买家一眼就识别出“笨拙的技术”。
有关独立站的自刷review技术核心环节,有参加GOD哥团队的精品孵化计划的同学们可以自行去核心群复盘学习,这里不做展开。
要注意的一点,不同国家的review风格是不一样的,如下:
-
美国人:随性、用词直接
-
英国人:偏委婉
-
德国人:评价偏实用主义
-
法国人:常提到设计与质感
-
头像
-
IP 来源
-
消费偏好
-
历史评论记录
-
社交账号伪痕迹
2)、外部review
这个涉及到莆、广系独立站的SEO站外推广,卖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执行,或者外包。如果没有条件 ,这一块的内容只能空白。
我有部分SEO大佬客户,他们会借助靠谱的外包团队做外部review,把内容真正“分发”到互联网上:
-
Trustpilot
-
Sitejabber
-
Reddit 讨论
-
TikTok、IG 小红书风格评测
-
FB 群组种草
-
Google map 评论(若站点绑定实体地址)
等,如上的社区都是抛外部review的好地方,这个也是:行业区分“低端刷”和“高端刷”的主要关键点。
通过Google anti-spam算法、Meta 的商家评分机制、Trustpilot 的风控阈值、IP 池、设备指纹、账号养号机制等方式,让评论看起像多年品牌自然积累,最大化提高收款的稳定性与广告投产比。
实际上,从某种程度上讲,一个莆、广系独立站的“信任成本”比广告、物流、采购等成本都高!
自刷review在莆、广系跨境电商独立站的生态中是利润增长最快的方式之一,因为它构建出来的信任,并不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,而是对“信任系统本身”的技术操控。但是,这种操控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,否则,在日益严格的谷歌、脸书等人工智能算法的监管浪潮下,越来越难维持,弄不好,立马把站点推向“黑名单”的深渊。
或许,这是黑帽SEO的黑科技内容,本文不做深度阐述。